用户韦发东
武威2025年经济图谱:绿富同兴背后的民生温度
武威市2025年经济数据近日正式发布,这座河西走廊上的古城,在绿色转型与民生改善的双轮驱动下,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答卷。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到沙葱产业的富民效应,从财政倾斜民生到人口结构的悄然变化,每一组数字都在诉说着这座“六朝古都”的新故事。
经济:绿色引擎拉动增长
2024年,武威市GDP突破750亿元,同比增长5.9%。新能源产业成为最大亮点——古浪工业集中区一季度产值增长26%,光伏装机规模达105万千瓦,远期规划更瞄准1900万千瓦的治沙光伏带。民勤县的沙葱种植则让“黄沙变金”,1.5万亩沙葱年产值超3亿元,棚均收入突破10万元,农民人均增收7200元。工业与农业的绿色转型,让“银武威”焕发“绿动能”。
财政:民生支出占比超八成
政府“钱袋子”的倾斜清晰可见:全年公共预算支出248.51亿元,84.2%投向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412元,农村居民18544元,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.13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520亿元,贷款余额1067亿元,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水。
人口:城镇化率破五成的隐忧
截至2025年初,武威常住人口142.21万,较上年减少0.52万。城镇化率52.34%,城镇人口首次突破74万,但老龄化压力凸显:60岁以上人口占比21.99%,65岁以上达14.25%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为负,出生率8.42‰与死亡率10.10‰的剪刀差,让“如何留住年轻人”成为新课题。
当光伏板在戈壁上铺就“蓝色海洋”,当沙葱的清香飘向南方市场,武威正用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笔触,勾勒西北小城的突围之路。数据背后,是田间地头的笑脸,是工厂车间的轰鸣,更是古老丝路重镇在新时代的坚韧生长。未来的武威,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留住人间烟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