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甘肃武威,31岁男子勇闯天涯,万元家产买梦想,不顾亲人心声

武威 更新于:2025-05-25 04:56
  • 活得漂亮57
    1999年,甘肃武威,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,卖掉家里的牲畜,凑了1万块钱,买来1匹骆驼,带着父亲,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,村民们笑话他傻,他却说:以后你们都得谢我!谁料,7年后,妻子哭着紧紧抱住他:我已经失去了1个儿子了,不能再失去你了!

  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
    西北的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可甘肃武威的老百姓最怕这时候刮大风。

    黄沙漫天能把太阳遮住,白昼瞬间变成黑夜,庄稼地里刚冒头的苗子转眼就被沙子埋了。

    这种要命的沙尘暴从唐朝折腾到清朝,诗人笔下写的"大漠孤烟直"搁现在看,就是沙尘暴卷起来的土柱子。

    武威这地方南边挨着祁连山,北边接着腾格里沙漠。

    早些年统计数字吓人,全市六成半土地成了荒漠,四成半沙化。

    古代叫凉州的时候就有沙患,可那时候人光顾着砍树盖房子,哪懂什么治沙。

    到了现代,北京城里刮起沙尘暴,源头能追到几百公里外的武威沙漠。

    1999年开春,凉州区农民王银吉蹲在地头抽烟,眼瞅着自家麦子地又被沙子吞了一片。

    这个三十出头的庄稼汉把烟头往沙堆里一摁,扭头回家跟老爹商量:"咱不能看着祖祖辈辈的地都让沙子吃光喽。"

    他爹王天昌当过生产队长,一拍大腿:"干!"

    治沙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
    头一回去沙漠里种树,爷俩套上驴车,拉着两千棵树苗往沙窝子里钻。

    结果六月刮了场大风,活下来的树苗不到一百棵。

    村里人笑话他们:"钱多烧的往沙子里扔?"

    老王家人不吭声,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。

    奶牛牵去集市换了钱,自留地押给亲戚借了款。

    最要命的是缺水。

    沙漠里种树得浇水,王家两峰骆驼驮着八个水桶,一天跑四趟运水。

    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天天跟着骆驼走,八年下来瘦得只剩八十斤。

    后来在沙窝子里挖了个地窖存雨水,省着用洗完脸的水浇树,连刷锅都用沙子蹭。

    住的地窝棚四面透风,晚上点煤油灯熏得人直流眼泪,老王头得了风湿病,走路都得拄拐。

    折腾到第五年,王银吉琢磨出点门道。

    他自己发明个叫"沙木枪"的家伙什,钢管一头挖坑一头插地,浇水能直接灌到树根。

    种的树苗也换了耐旱的梭梭、沙枣,成活率从5%提到了八成多。

    眼瞅着沙丘上冒出点绿色,家里却出了大事。

    小儿子查出脑瘤,临走前拉着爹的手说:"把沙漠治绿了,要不丢人。"

    这句话成了老王家的紧箍咒。

    2005年开春,王银吉把儿子埋在治好的沙丘旁,带着全家老小接着干。

    最困难的时候连买树苗的钱都没有,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送来了及时雨。

    林业局给树苗发补贴,还给老王发了护林员证,一年给八万块钱管护费。

    二十二年下来,老王家人硬是在沙漠里种出八千三百亩林子。

    统计数字显示,他们栽了六百二十万棵树,成活率超过85%,投入资金一百二十多万。

    现在去庙儿墩沙窝看,原先的流动沙丘固定住了,野兔、沙鸡在树丛里乱窜,远处还能看见祁连山雪线。

    国家给的荣誉接踵而至。

    全国劳模、优秀党员、绿化先进个人。

    可老王最在乎的还是村民们的态度转变。

    当初笑话他们的乡亲现在跟着学种树,周边七个村的沙地都冒了绿。

    武威全市沙化土地面积这些年减少了三成,北京春天的沙尘天数也比二十年前少了多半。

    老王家的故事上了央视,有记者问他图啥。

    这个黑脸膛的西北汉子搓着手说:"人不能叫沙子欺负死。"

    他儿子坟头那几棵沙枣树现在碗口粗,开春时满树白花,风一吹香味能飘二里地。

    附近牧民放羊经过,总要摘几枝花插在帽子上,说是能沾沾老王家的福气。

    这些年国家搞三北防护林工程,武威这边又来了不少治沙队。

    新人来取经,老王就演示他的"沙木枪",教人家怎么用洗菜水浇树。

    他总说治沙像养孩子,得天天守着护着。

    现在老王头快八十了,还天天拄着拐棍去林子里转悠,见着被风刮歪的树苗就扶正培土。

    要说这治沙到底有啥用?

    数据说话:全国沙尘暴次数从二十年前的年均13次降到现在的5次,受影响面积缩小了六成。

    北京市民春天不用再戴口罩出门,甘肃农民的年均收入比治沙前涨了两倍多。

    这些变化背后,是千千万万老王这样的治沙人,用半辈子光阴在沙漠里绣出的绿色画卷。

    老王家人现在住上了砖瓦房,地窝棚成了教育基地。

    去年有旅游公司想开发沙漠观光,老王死活不同意:"树还没长结实呢,经不起折腾。"

    他盘算着再种二十年,让孙子辈能在林子里放风筝。

    到那时候,凉州词里写的就该是"绿洲连片接天山"了。

    对此您怎么看呢?

    主要信源:(中国青年报——王银吉:一头扎在腾格里沙漠的拓荒者)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