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9513
![]()
威凉州”的称谓融合了两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名——“武威”和“凉州”。它们的由来和发展密切相关,共同指向今天甘肃省武威市的核心区域(尤其是凉州区)。以下是详细的解释:
1. **武威的由来:**
* **设立时间:** 西汉武帝时期(公元前121年)。
* **历史背景:** 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率军出击河西走廊,大败匈奴,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。
* **命名含义:** 为了彰显大汉帝国的“武功军威”(也有说是为了纪念霍去病的赫赫武功),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了著名的“河西四郡”: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。
* **核心意义:** “武威”这个名称本身就充满了军事征服和帝国威仪的色彩,直接反映了西汉王朝经略西域、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。它最初是作为郡名出现的(武威郡)。
2. **凉州的由来:**
* **设立时间:** 同样在西汉武帝时期。
* **行政层级:** 凉州是比“郡”更高一级的行政监察区划——“州”(刺史部)。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(州),凉州是其中之一。
* **命名依据:** “凉”字源于地理方位和气候特点。古人根据《禹贡》的九州观念,认为西方属“金”,金气寒凉,且该区域地处西北,气候相对中原较为寒冷干燥,故名“凉州”。
* **管辖范围:** 最初的凉州范围非常广大,大致涵盖今甘肃、宁夏、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、新疆的一部分。其行政中心(州治)在西汉时期并不在武威,而是在陇县(今甘肃张家川),东汉时迁至冀县(今甘肃甘谷),后来才迁到姑臧。
3. **武威与凉州的交汇(姑臧/武威成为凉州中心):**
* **关键节点:** 东汉后期至三国魏晋时期。
* **过程:**
* 武威郡的郡治设在**姑臧县**(即今武威市凉州区所在地)。
* 由于姑臧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咽喉,地理位置极其重要,土地肥沃(有石羊河水系滋养),是河西地区最富庶、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市。
* 东汉末年,凉州因羌乱等原因,东部(陇右)地区动荡不安,凉州刺史的治所逐渐西迁。到三国曹魏时期(公元220年左右),凉州州治正式从陇右迁至河西走廊的**姑臧县**。
* **结果:** 从此,“凉州”这个高层政区的名称就与“姑臧”(武威郡治)紧密联系在一起。姑臧城作为凉州的州治,成为了整个西北地区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人们提到“凉州”,核心就是指以姑臧为中心的河西地区,尤其是武威郡。
4. **“凉州”的文化象征与历史沿革:**
* **文化符号:** 在汉唐盛世,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,“凉州”之名闻名天下。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,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,佛教东传的重要中心。著名的《凉州词》曲调以及唐代诗人王翰、王之涣等人的《凉州词》诗篇,歌咏的就是这片土地,使其成为盛唐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。
* **政权中心:** 五胡十六国时期,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等割据政权先后以姑臧(凉州)为都城,史称“五凉政权”,进一步强化了“凉州”作为西北核心的历史地位。
* **行政变迁:** 隋唐时期,凉州(或曾改称武威郡)作为河西节度使驻地,依然是西北最重要的军政中心之一。元朝以后,行省制度确立,“州”一级的政区地位下降,范围缩小。明清时期设“凉州卫”、“凉州府”,其核心区域基本固定在以武威为中心的较小范围内。
5. **“武威凉州”的现代含义:**
* **武威市:** 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。
* **凉州区:** 是武威市唯一的市辖区,也是市政府所在地。它直接继承了历史上姑臧县、武威郡、凉州(作为高层政区核心)的衣钵。
* **“武威凉州”的合称:**
* 从地理上讲,“凉州”(区)是“武威”(市)的核心区域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。
* 从历史渊源上讲,“武威”是最早的郡名,“凉州”是更高层级的州名,而两者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其核心区域高度重合于今天的凉州区。
* 因此,“武威凉州”这个称谓,既指代了地级市武威的核心城区(凉州区),也承载着这片土地悠久辉煌的历史记忆。它是对“武威”这个古老郡名和“凉州”这个著名州名在历史和地理上双重融合的认可与延续。2001年,原县级武威市改设为凉州区,正式在行政区划名称上体现了这种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