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实析理
1999年,甘肃武威,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,卖掉家里的牲畜,凑了1万块钱,买来1匹骆驼。骆驼牵回家那天,母亲坐在门槛上哭,补丁摞补丁的围裙湿了一大片:“建军啊,你疯了?家里五亩地就靠那几头羊换化肥,你卖了它们,今年的庄稼咋办?”妻子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,眼圈通红:“咱日子过得紧巴,你买这骆驼能当饭吃?” 王建军摸着骆驼厚实的驼峰,指节因为用力泛白:“娘,秀儿,我不是瞎折腾。前阵子去县城,见着旅游团的人骑着骆驼看沙漠,一趟能挣五十块。”
王建军说干就干,第二天他早早起来,把骆驼牵到了离县城不远的沙漠边缘。那片沙漠在晨光里泛着金黄,王建军心里既期待又紧张。他找了个显眼的地方蹲守,眼睛紧紧盯着公路方向。没过多久,一辆载着游客的面包车开了过来,导游带着一群人下了车。王建军立刻迎上去,满脸堆笑:“师傅们,我这骆驼能带你们进沙漠玩,一趟五十,便宜又实在。”导游狐疑地上下打量他和骆驼:“靠谱不?别到时候出啥岔子。”王建军拍着胸脯保证:“绝对靠谱,我养这骆驼好几个月了,听话得很。”
有几个游客觉得新鲜,就决定试试。王建军帮他们把鞍子弄好,看着大家小心翼翼地骑上骆驼。他牵着骆驼往沙漠里走,刚进去没多远,就有个游客有点害怕,声音发颤:“哎哎,这骆驼会不会摔啊?”王建军赶忙回头安抚:“放心啦,骆驼稳得很,我会牵好的。”那游客这才慢慢放松下来。走完一趟,王建军拿到了五十块钱,他揣着钱满心欢喜地往家走。
回到家,娘还在生气呢:“就这么一趟就挣五十?别是骗你的。”妻子虽然没说话,但眼神里有了些好奇。可接下来的几天,却没再见到旅游团。王建军着急了,他跑去县城打听,才知道得主动联系旅游社。于是他骑着骆驼,带着自己的名片,一家一家旅游社去跑。有的旅游社嫌他骆驼少,有的觉得他模样太普通,不愿意合作。但王建军没放弃,他一次次去磨,终于有一家小旅游社愿意试试他的骆驼。
这次生意来了,王建军兴奋得觉都睡不好。他把骆驼打理得干干净净,还特意在骆驼背上绑了个小横幅,写着“安全舒适”。旅游社带了十几个人来,王建军牵着骆驼带大家进沙漠。一路上,他给游客们介绍沙漠的景色,讲沙漠里的小故事。游客们玩得很开心,走的时候都夸他服务好。这一趟下来,王建军挣了好几百,比之前多了好几倍。
娘看到钱,嘴都合不拢了:“嘿,还真能挣钱呢。”妻子也不再反对,还帮着王建军给骆驼添草料。可麻烦事又来了,有次遇到沙尘暴,王建军没来得及把骆驼牵回棚里,骆驼受了惊,跑丢了一头。王建军急得团团转,找了好几天才在沙漠边缘找到。他心疼得不行,给骆驼精心调养。等骆驼恢复好了,王建军更加小心谨慎,每次带游客都把骆驼照顾得妥妥当当。
慢慢地,找王建军骑骆驼的人越来越多,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。他又攒钱买了两头骆驼,还招了村里几个年轻人帮忙。母亲和妻子彻底转变了态度,帮着他一起打理骆驼群。现在,王建军每天带着游客在沙漠里穿梭,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,他知道,当初的坚持没有错,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