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甘肃武威,31岁壮汉逆流而上,卖牲畜筹万金,只为追逐心中那“1”的梦想

武威 更新于:2025-06-30 06:53
  • 小翼翼哪吒妈妈
    1999年,甘肃武威,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,卖掉家里的牲畜,凑了1万块钱,买来1匹骆驼,带着父亲,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,村民们笑话他傻,他却说:以后你们都得谢我!谁料,7年后,妻子哭着紧紧抱住他:我已经失去了1个儿子了,不能再失去你了!


    曾经的甘肃武威,风沙就是天,一夜黄沙就能吞掉半年的收成,把人的家园一步步往后逼,村东头老李家的羊,半夜能被半米深的沙堆活埋;村小学的围墙,前年刚砌好,转眼就只剩半截砖头露在外面,日子实在过不下去,人们只能背井离乡。


    1999年,一个叫王银吉的31岁汉子,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看不懂的决定,他要反着来,一头扎进腾格里沙漠的肚子里去。


    这个决定,家里头一个反对的就是他母亲和妻子,村里人更是把他当成了笑话,说他放着好日子不过,非要往沙窝里钻,不是疯了就是傻了。


    可王银吉只是目光坚定地扔下一句话:“以后你们都得谢我!”谁也没想到,这句近乎狂妄的话,竟成了一个家庭与黄沙死磕的开端。


    更没人能料到,七年后,他的妻子会哭着死死抱住他,撕心裂肺地哀求:“我已经没了一个儿子,不能再失去你了!”


    王银吉的“狂妄”并非没来由,他看得明白,人跑得越远,风沙就追得越猖狂,总有一天,这“会走路的沙子”会把所有人的家都埋了。


    他的老父亲王天昌,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,更是早就看透了:“这沙不治住,种啥都白搭。”在父亲的支持下,王银吉骑着摩托车去古浪县学会了治沙的法子。


    接着,他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牲口,又跟亲戚借了个遍,凑够一万块钱,只为买一匹骆驼,就这样,他带着六十岁的老父亲,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那片茫茫黄沙。


    跟风沙的搏斗,远比想象的要残酷,父子俩的第一个“家”,是在沙地里掏的一个两米深的坑,顶上铺些干草。


    白天外头刮风,屋里就“下沙雨”,晚上睡觉都得用布蒙着脸,最要命的是水,最近的水井在三里地外,靠骆驼驮水,一来一回就是半天。


    有次遇上沙暴,水桶被风刮得不见踪影,爷俩趴在沙地里摸了两个钟头才找回来,起初,他们直接在沙里栽树苗,结果前脚种下,后脚就被风连根拔起。


    两年下来,试了各种办法,树苗的成活率不到5%,后来,他们摸索出用麦草扎格子的方法,先把沙地固定住,再在格子里种耐旱的梭梭。


    这活儿讲究手艺,扎浅了不管用,扎深了费材料,压下去的草格子,第二年还得补上三四遍,有一年夏天大旱,刚种活的五千多棵梭梭苗死了一大半,王银吉急得满嘴起泡。


    就在父子俩快要被耗干的时候,转机来了,村里老支书在林业局当技术员的儿子,给他们送来了两麻袋沙枣种子。


    这种树根能扎进沙里五六米,叶子带蜡,不怕晒,王银吉如获至宝,试种了二十亩,那年雨水又出奇地好,秋后一数,成活率竟有七成。


    消息传到乡里,书记带人来看,当场拍板给他们批了五百斤麦草,家里人也全都豁了出去,王银吉的母亲跟着老伴,背着比人还高的麦草往沙漠深处送。


    他的妻子,原本在村里当老师,后来干脆把课桌搬到地窝子前,在树荫下给十几个娃娃上课,下了课就跟着丈夫一起种树,四十出头的年纪,头发就白了一半。


    最让人心疼的是他们的小儿子王志军,这个十几岁的孩子,天天跟着大人背树苗运水,有一次中暑晕倒在沙梁上,送到医院一查,脑子里长了个瘤子。


    孩子临走前,还攥着父亲的手说,病好了要回来种沙枣,一定要把沙漠变成绿色的,儿子的离世,像一根刺扎进了王银吉心里,也成了这个家庭无论如何都不能回头的理由。


    妻子的那句哀求,让他心如刀绞,却也让他明白,他不仅为自己活,更为儿子未竟的遗愿活,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根,但天没塌。


    在外打工的大儿子,每年雷打不动寄回三万块钱,专门用来治沙,第七年,奇迹终于出现,光秃秃的沙丘上冒出了成片的“绿疙瘩”,梭梭林长得比人还高,沙枣树也开始挂果。


    过去刮黑风的日子,如今只有些细沙子扬起来,县里来人测量,说这片林子至少锁住了五十亩流动沙丘,更让王银吉高兴的是,原先干涸的老水井,又开始往外冒水了。


    如今26年过去,当年的地窝子旁,早已立起了三间砖瓦房,屋里墙上挂着治沙模范的奖状,地上堆着全国各地寄来的树种。


    原先笑话他的村民,现在逢年过节会提着自家蒸的馍馍来看他,那些搬走的人家,听说沙子被治住了,也陆续回来帮忙。


    更稀奇的是,梭梭根上长出了能卖钱的肉苁蓉,晒干了比羊肉还贵,村里几个年轻人凑钱买了辆二手卡车,专门帮着把药材运出去。


    现在,王银吉最爱干的事,就是爬上瞭望塔,看他的林子,六万亩绿洲一眼望不到边,最早种下的那批沙枣树,已经有碗口粗了,风吹过,树叶沙沙作响,他总觉得,那像是儿子的笑声。


    风沙赶着人跑的年代,终究是过去了。#MCN微伙伴计划#


    信源:人民日报:苦没有白受”,一家人住进沙漠,26年种出万亩绿2025-05-20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