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星辰P7
1999年,甘肃武威,一对父子看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麦子刚长出一拃,就让沙子吹成了黄毛毛,欲哭无泪。看着漫漫黄沙,他们咬牙决定:“不能再被这沙子欺负死!“从此,一个“疯狂“的计划开始了。
甘肃武威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,紧挨着腾格里沙漠边上,风沙是这儿的老大。每年春天,沙尘暴一来,天昏地暗,庄稼被埋,村民只能眼巴巴看着收成泡汤。
王天昌和王银吉父子俩,就出生在这片被沙子折磨的土地上。王天昌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,一辈子跟土打交道,脸上的皱纹像是被风沙刻出来的。王银吉那时31岁,壮得像头牛,却也拿沙子没办法。
1999年春天,沙尘暴又来了,父子俩的麦田彻底完蛋。麦苗刚长到一拃高,沙子一刮,全成了黄毛毛,田里全是流沙,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。
这次,王天昌没再默默收拾残局,而是跟儿子商量着要翻身做主。他们决定种树,用树林把沙子挡住,不让它再祸害庄稼。
父子俩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牛羊卖了,凑了一万八千块钱,买了杨树、柳树和柠条树苗,开始往沙漠里种。可沙漠哪是好对付的?
挖个坑,沙子就滑回去,树苗刚种下去,风一吹就倒。头几次种的树,成活的没几棵,沙地上全是枯枝。
王银吉不服输,跑去武威市林业站找专家,学到用草方格固沙的法子,还搞清楚不同树得种在沙丘不同位置。回来后,他顶着风沙跑遍治沙点,记下风向和地形,慢慢摸出门道。
水是最大的难题。沙漠里没水源,他们买了两头骆驼,从村里水井往外运。每次运水来回三个钟头,烈日下晒得人头晕,寒风里冻得手脚麻木。
浇水时,王天昌拿个铁勺,一勺一勺地喂树苗,王银吉则用手压实沙子,护住树根。他们还自己琢磨出一种植树工具,能让沙坑稳当点,树苗活下来的多了起来。
为了省时间,他们在沙漠里挖了个地窝子住下。里面就两个土炕,铺点草垫,烧柴草取暖,点油灯照明。风沙常灌进来,呛得人直咳嗽。每天早上,他们啃几口洋芋和酸菜,就扛着锹出去干活:挖沟、铺麦草、搭沙障、种树、浇水、补苗。村里人觉得他们是瞎折腾,可他们不管,盯着沙地上的绿色一点点多起来,心里有了盼头。
2005年,家里出了大事。王银吉的小儿子得了脑干胶质瘤,14岁就走了。孩子走之前,拉着爷爷的手,说希望他们把沙漠治绿。
家里人哭得不行,可没人放弃。王天昌和王银吉把悲伤憋在心里,继续埋头种树。20多年下来,他们种了700多万棵树,治了9600多亩沙漠,腾格里沙漠边上的黄沙变成了绿洲。
他们用麦秆和树枝扎的草方格沙障,连起来有好几公里,沙子被死死压住。梭梭、沙枣、花棒这些耐旱的植物在沙地扎根,鸟儿和野兔都回来了,生态慢慢好转。沙尘暴少了,红水村的田保住了,村民收成一年比一年好。
他们没啥钱,靠卖牲畜、借债、政府补贴撑着,王银吉的媳妇和老娘也搭把手干活。放假时,村里的学生和志愿者也来帮忙,治沙点热热闹闹。
2010年,王银吉被评上全国劳动模范,2018年全家拿了全国五好家庭的荣誉。他们的故事传开后,附近村子也开始种防护林,绿地连成片。
可他们没停下。王天昌76岁时得了胃癌,做了全胃切除手术,瘦得只剩一把骨头,还是拄着拐杖去看树。王银吉头发白了,每天早上照旧扛着锹,补种缺掉的树苗。
到2020年,他们治的绿地有680个足球场那么大,红水村彻底变了样。风沙不闹了,村民种上经济作物,日子好过不少。他们的坚持不光治了沙漠,还鼓舞了一堆人。王天昌常坐地窝子门口,看着绿林笑。王银吉呢,默默干活,为下一棵树忙着。这父子俩,硬是用20多年,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。


